时间:2021年12月17日下午2:30
地点:江阳路北校区19号楼810会议室
出席人员:医学院各科研主任、45岁以下青年教师
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论坛议程:
时间 |
内容 |
报告人 |
主持人 |
14:30-14:40 |
开幕致辞 |
戴玉琴 |
钱莉 |
14:40-15:10 |
关于医学与信息学科交叉研究的探讨 |
孙 磊 信息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 |
朱俊武 |
15:10-15:40 |
机器学习在自动识别及鉴别常见鞍区病变和预测垂体腺瘤病理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
彭爱军 附属医院 |
15:40-16:10 |
机器视觉与医学融合方向探索 |
李福东 信息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 |
钱莉 |
16:10-16:40 |
基于DNA甲基化的人工智能在肿瘤诊断中的运用 |
蔡良良 医学院 |
主办单位:
扬州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
扬州大学科学技术处
扬州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院)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报告人简介:

孙磊,男,汉族,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2006年6月于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13年6月于中国矿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2010年-2012年以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身份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昆士兰大学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IMB从事生物信息学方向研究。2013年2月入职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9年2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从事生物信息学方向博士后研究。

彭爱军,医学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副主任医师,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型),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外科第三党支部书记。以色列Sourasky Ichilov Medical Center 神经外科访问学者,World Neurosurgery 杂志审稿人,《电子手术杂志》第三届编委 ,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项,第二届扬州大学MBBS留学生英文讲课比赛二等奖,全国第八季RCRC动脉瘤夹闭演讲赛(江苏省、四川省)第一名,江苏省青年医师手术视频大赛(显微组)第三名,四川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参研国自然及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2项,发表SCI 论文6篇, 发明专利1项,擅长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出血性及缺血性疾病),尤其擅长脑血运重建技术。

李福东,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08年6月于山东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2011年6月于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14年6月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4年12月入职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3D视觉装配自动化,发表SCI/EI论文6篇,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软著10余项,承担多项横向应用项目开发。

蔡良良,博士,现任职于扬州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一直致力于恶性实体肿瘤微环境探索,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同时借助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以肿瘤微环境探索及其相关分子机制为研究方向,解决关键临床问题。目标在基于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中找到临床可用且分子机制理论研究确凿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或治疗靶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贡献发表在癌症免疫治疗、前沿免疫、前沿遗传学等期刊,共发表17篇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共一作共9篇,一作累积影响因子约3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