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合作交流 > 正文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徐海荣留美心得

  2012年我幸运地获得扬州大学及美国Oklahoma—OK(俄克拉荷马)大学的共同资助,于2012/11—2014/01在美国Oklahoma—OK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将留美体验与领导和老师们分享如下。

  1、目的明确,才有攀登的动力

  我曾经赴南京医科大、北大医学部研修学习,发现这些名校的实验室条件亦不尽如人意;而且我在本、硕、博三个阶段攻读的都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非常需要现代基础研究技术方面的深造、接受更加正规的科研训练,所以我非常渴望去欧美发达国家看一看,在技术先进、设备精良、条件优越的实验室环境中经历科研磨练,希望精进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研究,也可以真正探寻中美学术研究方面的主要差异,以利今后更好地为学校工作。

  Oklahoma—OK大学位于美国中南部平原,是一所四年制(public/flagship/land-grant)的美国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公立大学。Oklahoma—OK大学成立于1890年,在教育、科研、文化、健康护理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主要的学术部门设在Norman campus(诺曼校园),而大学的健康科学中心则设在Oklahoma City,该健康科学中心下属设有7个职业学院,是美国4个综合性的学术健康中心之一。我在Oklahoma大学分子医学中心进行研修,这里的实验室软、硬件设施都是非常精良、完善的,特别是Oklahoma City周边自然环境幽静安宁,非常适合我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尽管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十分繁忙辛苦,但我无怨无悔,珍惜宝贵时间,充分利用美方提供的一切资源条件,虚心求教,才能获得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新进展,获得美国实验室先进的管理经验。

  2、双向选择,优秀的PI助我成长提升

  我与PI初次接触是通过邮件,PI要求我提供简历及科研情况,我也在网络上浏览了PI的科研成就,彼此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度和合作意向。PI主要从事心血管、肿瘤方面的研究,他是一位治学严谨、为人谦和、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厚的学术功底的学者。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适应了美国实验室的工作程序,逐步掌握了分子医学方面的各种先进的科研技术。通过导师组的引领,我逐渐深入专业领域的前沿研究,经常参加有学术价值的国际专业学术会议,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新进展。在国外最大的优势就是外界干扰与杂念很少,可以静心、潜心、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PI在我刚下飞机时亲自驱车接我,还为我送来生活用品,请我们去教堂共度圣诞节、除夕,带我们去旅游。这些看似普通的人文关怀在异国他乡弥足珍贵!

  3、针对弱项下功夫,磨刀不误砍柴功

我与所有国内赴美访学的博士一样,英语是重要弱项。PI不仅要求我像他那样每天带饭进实验室,而且注重科研过程的严谨,要求每天英文撰写实验内容,每周在分子医学中心用英语作科研汇报。刚开始我确实非常吃力,甚至为了准备科研汇报导致失眠,但是一想到来美不容易,回国还有担任留学生《中医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就跟其他博士一样抓紧点滴机会恶补英语,聆听学校的专业授课,注意多与来自英语国家的留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英语环境,提升语言运用的空间,夯实语言基础。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不仅能够流利地作科研汇报,逐渐能够比较流畅地阅读英文资料,这样才能尽快了解美国的科研动态,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4、结识良师益友,收获才能多方位、多层次

  在Oklahoma大学还遇到了北大、湘雅、复旦、协和等名校的博士后、访问学者,给自己创造了更多的相互学习的机会。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医学领域,曾经受教于国内优秀的专业导师,各自都具备了某一领域的独特技能,思维活跃,颇有创新意识。因此与他们在一起做实验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能得到不少意外收获,开阔了眼界,在专业上充实了自己,能够及时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同在异乡为异客”的海外游子,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各种困难。在共同的海外研修历程中,我与这些国内优秀青年才俊建立了珍贵的友谊,我们有时将实验室工作和事项安排有序,或者远足,或者参与各种活动,丰富生活,开阔视野。到了周末我们驱车去餐馆聚餐、去超市采购,有时也会一展厨艺,共享美食。2013年夏季,俄克拉荷马州经历龙卷风袭击,我们参加志愿者队伍共赴灾区工作。留美收获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值得留在记忆中。

  5、学校作后盾,特致谢辞

  留美是我人生的一段宝贵经历和财富,它扩大了视野、丰富了人生经验、增强了我从事科研的能力,也是我从事科研的一个新起点。学校领导给予我宝贵的留学机会,在各方面给予支持,让我感觉非常温暖,才能静下心、沉住气、潜下去、脚踏实地、顺利地奔跑在留学道路上。希望自己在本学科领域所做的研究能够获得同行专家的认可,希望能以理想的业绩报答学校的培养!希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阳中路136号
E-mail:yixb@yzu.edu.cn(院长信箱)
电话:0514-87978804(综合办公室)、87992206(监督举报)、0514-87978811(招生就业)
传真:0514-87341733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25 扬州大学医学部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