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扬医新闻 > 正文
学部举办第150期“医源论坛”

9月2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王宸研究员做客我部“医源论坛”,作了题为“昼夜节律与抗肿瘤免疫”的前沿学术分享。本次活动由扬州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龚卫娟教授主持,医学部的众多师生参加学习。

王宸研究员系统阐述了昼夜节律作为机体基本生理调控机制,在免疫系统功能及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传统肿瘤免疫治疗多聚焦于药物靶点本身,而忽视了个体内在生物钟节律对免疫细胞活性、迁移及浸润能力的时序性调控。王研究员报告的核心围绕“时序免疫治疗”展开,重点介绍了利用时间生物学策略优化肿瘤免疫干预这一新兴研究方向,并系统讲解了两项突破性发现。首先,昼夜节律通过双重机制调控树突状细胞功能,在小鼠休息期(白天),树突状细胞向淋巴结迁移能力增强且共刺激分子CD80表达达峰,此时接种肿瘤抗原可显著提升CD8⁺T细胞的活化效率。该机制在人类临床试验中获得验证:HLA-A2⁺黑色素瘤患者于早晨接种疫苗后,外周血抗原特异性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下午接种组,表明时序优化可作为“零成本”提升疫苗疗效的新策略。其次,血管内皮与免疫细胞的双重节律协同决定了免疫细胞浸润肿瘤的“战力高峰”:小鼠活动期(夜间)肿瘤血管ICAM-1表达升高,促进免疫细胞浸润,同时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基因上调、抑制性受体PD-1表达降低,形成最佳杀伤窗口;而在人类中呈现相反节律,早午时段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数量与功能更强,为临床个体化时序疗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宸研究员的讲座内容前沿、逻辑清晰且富有洞察力,激发了在场师生的广泛兴趣和热烈讨论。在问答环节,大家就昼夜节律临床转化面临的挑战、个体化时序治疗方案的设计等话题与王研究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讲座为我部师生系统了解国际时间生物学与肿瘤免疫治疗交叉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阳中路136号
E-mail:yixb@yzu.edu.cn(院长信箱)
电话:0514-87978804(综合办公室)、87992206(监督举报)、0514-87978811(招生就业)
传真:0514-87341733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25 扬州大学医学部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