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工作 > 关工委 > 正文
扬医故事|1961·扬医附院临床实习诗抄--医学院58级校友杨邦杰

2020年是扬州大学医学院“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 规划谋划之年,也是学院医学教育创办70周年,在医学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医学院的70年发展史,凝聚了一代代扬医人的奋力拼搏、艰辛努力!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使扬州大学医学院更上一层楼,学院开展了“我与扬医的故事”主题征文活动。现将此次活动中的优秀作品予以展示。

1961·扬医附院临床实习诗抄

杨邦杰

医学院58级校友

 

1961年,我在扬医附院做实习医生,在各个临床科室轮转。常说,医院是充满疾病和痛苦的地方,我却在其中领略到缕缕诗情,每有感触,常会写下小诗,老师们喜欢,会压在病区办公室的玻璃台板下,供大家阅读。

最近,我找到了几页当年的手稿,原文抄录于下,不是因为它们的水平多高,而是因为它们蕴藏着流逝的悠悠岁月、一个19岁医学生的稚嫩和纯真,以及59年以前扬医附院的原始风貌。

 

从今天起......

                                      --在附院综外欢迎会上

刚甦醒的医院

迎来那么多穿白大衣的学生

我们兴奋激动

并不是因为病房对我们陌生

 

十五年了,今天

我们终于走完了课堂学习的旅程

然而,对于临床实践

却还是刚出幼儿园的后生

 

昨日全院的晚会揭开了实习的序幕

今晨综外的欢迎又敲响了“上课”的钟声

四周环绕的是整齐的深蓝色沙发

晨光浸浴着全身洁白的人们

 

主任撩了撩斑白的双鬓

深长的回忆舒展了脸上的皱纹

衷心的祝福:“从今天起呵,

你们得到了永恒而沉重的名字

——医生!”

61.3.27

【今注】诗中提及的当年综合外科主任是俞耕莘老师。

1991年秋,扬医培养的第一届大专医学生,毕业30年返校与老师们团聚(右侧站立躬身者是当年外科主任俞耕莘老师,中间站立举手者是作者)

 

春兰

                                 --在五官科病房里

病房里的春兰呵含苞待放

和煦的春风飘来阵阵芳香

病员们围绕着多姿的兰花

房间里洋溢着感叹的声浪:

 

“多美呵,——这满园春色

无需我凭栏远望

一盆淡妆的兰花

却蕴藏着几多春光!”

 

“呵,在我蒙眼的黑盲中

怎知大地甦生?春色满房?

唯有这缕缕清香

飞来一线慰藉,带来无限遐想。”

 

“呵,虽然我欣赏着这绝美的姿色

奈何,无缘的却是那迷人的芳香

如果我走进‘谢馥春’的厂房

叫我怎样评价这老铺的声望?”

 

总有一天,他们带着病愈者的喜悦来向你告别

激动的泪珠里闪烁着兰花的辉光

而那久疏的香味儿谁说不会带进了厂房?

——这才是,

医务工作者永恒的春光。

61.3.30

【今注】当年五官科病房里,同时收治眼科和耳鼻喉科病人。眼科主任是陈国基老师,耳鼻喉科主任是章楹老师。

1961.8.我们临床实习小组合影于扬医附院大门,背景是门诊大楼。(左起第三人是 眼科主任陈国基老师;右起第一人是作者)

 

幸福的灾难 

           --献给母亲们

三轮车

急匆匆地

将你送来,

紧张、

阵缩、

疲乏,

使你预感到

母亲

幸福的灾害。

现在呵,

有两颗心脏

在你的身体里跳动,

而医生的工作呵,

要将这

两条生命

平安地分开。

 

(在产房里)

黎明姑娘刚刚来临,

是她送来了这小小的生命?

“喂,你还刚刚来到人间,

为什么就急于发出震动世界的声音?”

 

门外徘徊的脚步声突然停止,

——啊,从此他成了年轻的父亲;

“喂,你只一味的呼喊,可知道它

早已冲散了母亲的疲乏和呻吟?”

 

快看看吧,护士手中的襁褓,

快亲亲吧,小娇儿的面宠;

窗外的朝霞一片绯红,

母亲的脸上涌现出幸福的笑容……

61.4.11.晨.

首次接产即兴

 

当你离开医院

在风和日丽的春晨,

三轮车上

坐上了三位客人。

爱人望着你

报以歉疚的

深情的微笑,

而怀中的婴儿哟,

却全然不知与医生们告别

——径自踏上了

灿烂的旅程。

 

注:61年春,我在妇产科实习,每天都被迎接小生命的喜悦激动着。在与产妇的接触中又让我较深切地体会到真挚、慈祥的母爱。现象和感受不断的凝聚着,终于为一点点细小的联想所触动,遂疾书成篇。

 

 

“男声小合唱”

我以青春的热情来迎接新的生命

八天中就诞生了八名男婴

并没有谁组织你们练唱

八只嗓子唱出了八种声音

只有母亲能鉴赏这绝美的音乐

八个母亲能分别与这八个声部共鸣

 

再过三八年后

美好的时代能发挥出八个小伙子的聪颖

谁能预测——

将唱出八个怎样惊人的乐音!

 

附注:我们在妇产科实习,从第一天我值班开始,一连七天接了七个男孩。每天我们按时帮护士把小家伙们一个一个从婴儿室送到母亲的怀里。她们一面哺乳,一面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探寻着哪儿像“他”,哪儿像“我”,看到得意之处,莞尔一笑。

【今注】当年妇产科主任是胡绍基老师。

1991年秋,扬医培养的第一届大专医学生,毕业30年返校与老师们合影(局部)(第一排左起第2人是当年妇产科主任胡绍基老师,第5人是当年耳鼻喉科主任章楹老师;最后排左起第一人是作者)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阳中路136号
E-mail:yixb@yzu.edu.cn(院长信箱)
电话:0514-87978804(综合办公室)、87992206(监督举报)、0514-87978811(招生就业)
传真:0514-87341733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25 扬州大学医学部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