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报道:近日,在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兴浦村,一群大学生正带着十多名小朋友开心地玩游戏,路过村民纷纷微笑称赞。他们是来自扬州大学医学院“医路筑梦队”的志愿者,正在兴浦村开展为期20天暑期社会实践,用行动和爱心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健康。
困难重重,为留守儿童义卖募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是现在社会中很缺乏关爱的一个群体。我们想真正为他们做些事情。”“医路筑梦队”的团长蒋旭这样说。据了解,活动前团队成员想着精心制作手工艺品,义卖募集资金,为兴浦村的留守孩子买文具、小礼物。然而,他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我是独生子女,在家从没有做过针线活,做手工艺品的时候针不小心扎到自己手,很痛,眼泪不由自主的在眼里打转,但是想到那些没有爸妈照顾的孩子,我觉得很自己幸福,自己做的事情很值得。”焦若男自豪地告诉记者。“原以为募捐会很顺利,事实是很难,因为大家都怕我们是骗子。但是我们依旧坚持着,我们觉得社会上还是好人比较多”。此外,所有成员团结一心,在排练舞蹈、设计游戏、预备急救、健康教育课程等方面,均做了充分的准备。
“我们都很重视这次活动,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紧张准备,希望我们的到来能给孩子们带去快乐与温暖。”蒋旭说。
一对一谈心,留守儿童频频落泪
活动中,有一个志愿者与孩子一对一谈心的环节。志愿者们拉着孩子们的手,面对面坐在一起,认真听他们讲着关于爸爸妈妈的故事。
“在与小朋友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位小朋友都有心灵脆弱的一面。有一个父母离婚了,有一个小朋友的爸爸有精神疾病,有一个小朋友的爸爸腿部残疾……”队员成昀告诉记者,“孩子们说着说着就落泪了,我们志愿者的心里好酸呀。”
记者了解到,让大家最难忘的是一个名叫徐彦的小朋友。他爸爸脑瘫,妈妈靠帮别人拉粪支撑着整个家庭。徐彦平时除了上课,很少出去玩,有空就在家照顾弟弟妹妹,帮妈妈减轻负担。他比同龄的孩子承担了更重的担子,他小小的个子却已经懂得了“责任”二字。
“我特别感动,生活给了他很多的不幸,但他选择了积极面对,甚至比同龄的孩子更勇敢更阳光。他遇到事情会很有男子汉气质地说‘我来’,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正能量。”成昀动情地说道。
“我们听他们的故事都感到心酸,然而这些孩子所表现出的阳光开朗,根本让人想象不到他们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的家庭正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越是纯真善良,越让人想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拥有更加幸福的童年。”副队长石群这样说道。
学“医”致用,志愿者现场展示“医术”
“此次关注留守儿童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将现场教孩子们一些医学小知识,让孩子们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团长蒋旭解释道。
据悉,由于没有带人模,当志愿者展示人工呼吸的时候只能上演“真人秀”。两个男生在那边嘴对嘴人工呼吸,在传授急救知识的同时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不洗手就吃东西的危害这么多”“七步洗手法才能把手洗干净啊!我以后都不知道呢”“我能摸到我的脉搏了”经过志愿者的讲解,孩子们高兴地议论着。
“姐姐,你们好厉害哦!当医生是不是可以帮很多人看病,我长大以后也一定做一名医生。”李佳慧小朋友坚定地说道。
带队的卢炜老师看到志愿者现场展示“医术”,很惊讶。她说:“医学院学生的这些想法真的是很独特,对于留守儿童,我们应该重视他们心理变化,然而,我们更应该教给他们健康生活的方式。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的未来才更加有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