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新华社》报道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麻风村“管家”董淑猛获聘母校扬州大学“医德教育兼职辅导员”

 

     新华社8月3日报道:10年前,毕业于扬州大学的董淑猛放弃了在原藉江苏工作的机会,来到了远离家乡的麻风病院——广东省江门市所辖开平市玲珑医院。在其长达10年的坚守后,其母校——扬州大学医学院的师生在这个群山环抱的特殊村落为他举行了“医德教育兼职辅导员”的聘任仪式。

     今年35岁的董淑猛,是玲珑医院引进的首位本科毕业生。在这个当初仅有一台旧显微镜的“医院”工作了10年,他仍在心甘情愿地做有人轻视但社会需要的“傻子”。2年前,已成为该院负责人的他,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告诉记者:“乐做‘傻子’,是因为被亲人遗弃的病人,需要治疗,更需要关爱。”

     玲珑医院现在有51名麻风病人。

     7月下旬,扬州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王炜等率4名大学生,在这里展开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随行者还有被誉为江苏“最美村医”的王远龙。为了15名麻风病人,他也将其最黄金的年华,奉献给了另一个麻风村。

     见到这位不仅把家安在了麻风村,每天都为特殊病人问诊送药,而为解决生活之需,还得自己种菜的师兄,扬州大学医学院的师生们都十分感慨。22日上午,他们怀着特别的心情在这里参加活动了该院举行的特别活动:“医者仁心,关注麻风病人心理健康”交流会暨“医德教育兼职辅导员”聘任仪式。

    “两地坚守、大爱无疆,董淑猛,王远龙都在为基层事业默默奉献,是我们学习的先进典型。举办这样的交流会,就是要医路同行、薪火相传,让大学生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为社会做出贡献。”王炜说。这次,大多已多年未走出这里的麻风病人们,不但每人收到了王远龙拿出的2000元购买的一份礼物,而且感受到来自董淑猛母校的师生的温暖:为他们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并为他们放电影,量血压,做门牌…… 最别致的是,在临走之前,师生们为每位康复者制作了“医学情书”:彩色的正面,除有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手绘的图案,还有康复者的姓名和10天的血压的记录;白色的反面,则是师生们写下的感想、对老人们的祝愿,甚至有根据老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规律以及10天血压值记录,制定出的改善身体状况的方法。

    “在活动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语言交流障碍。但我们并不气馁。我们希望此次活动能够使老人们敞开心扉,拥有更加乐观的心态,同时也希望社会能给他们更多物资和医疗方面的帮助,让他们能安享晚年。”扬州大学医学院学生叶萌说。

     “现代社会不应再谈‘麻’色变,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麻风病已经基本可以治愈,且麻风病康复者已无任何传染性,确应改变观念,并多关注麻风病人的心理健康。”扬州大学医学院学生刘向宇说。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阳中路136号
E-mail:yixb@yzu.edu.cn(院长信箱)
电话:0514-87978804(综合办公室)、87992206(监督举报)、0514-87978811(招生就业)
传真:0514-87341733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25 扬州大学医学部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